军用无人机发展现状及趋势变化分析报告
时间: 2023-08-22 23:13:25 | 作者: 产品展示
- 产品介绍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的迅速已经引发了世界军事领域的重大变革,致使未来战争已不再由人力和装备数量的多少来决定胜负,而是更多地依赖高新技术优势、信息优势、网络优势和人员素质优势等,高科技战争中所呈现的军事装备也慢慢变得向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方向发展。集航空航天技术、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通信技术和精准锁定技术与打击技术为核心等高新技术于一体的军用无人机在现代战场上开始崭露头角,并发挥出了逐渐重要的作用,由于其良好的应用前景已被世界各国所重视。近10多年来,世界上掀起了一股无人机热,中、美、俄、英、法、德和以色列等国相继开发出了一系列的军用无人机,并在局部战争中广泛使用。
无人机是无人驾驶飞机的简称,其英文名称为Unmanned Aerial Vehicle,简称UAV。它是一种以无线电遥控设备和由自身程序控制为主而装置操纵的,或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的不载人飞机。该装置结合了传感技术、微控制技术、信息融合技术等航空航天技术,大多数都用在战场侦察,电子干扰,携带集束炸弹、制导导弹等武器执行攻击性任务,以及用作空中通信中继平台、核试验取样机、核爆炸、核辐射侦察及战地侦查等,无人机的研制成功与军事化应用,揭开了未来战场环境以远距离攻击型智能化武器、信息化武器为主导的“非接触性战争”的序幕。
从硬件结构来讲,无人机由芯片、惯性传感器、无线通信设施、供电设备、外接支架载体和机体等几大部分所组成。其中芯片是无人机的计算与控制中枢,承载着双CPU的功能,能够完全满足信息融合实现无人飞行时的最优控制。 而供电设备是无人机的动力中枢,是无人机飞行、控制、拍摄、打击等动作的能量供应站。
从系统组成来讲,无人机主要由机体结构、动力系统、飞控系统、导航系统、电气系统、通信系统、显示系统、操作系统和通讯链路等八大系统构成。
而按不同使用领域来划分,无人机可分为军用、民用和消费级三大类,但这三个领域对无人机的性能不一样。由于军用无人机大多数都用在侦察、诱饵、电子对抗、通信中继、靶机和无人战斗等领域,故对它的灵敏度、飞行高度速度、智能化等有着更高的要求,从这方面说军用无人机是技术性能最高的无人机,具有结构精巧、隐蔽性强、使用起来更便捷、造价低廉和性能机动灵活等特点。根据军用无人机的应用场合,可将其细分为作战无人机、勤务保障与支援无人机等。而民用无人机在警用、消防、气象、农业灌溉、建筑勘测、电线巡检、影视航拍、资源开采等领域应用较多。故民用无人机对速度、升限和航程等要求不是很高,但民用领域绝对是无人机最有潜力的大市场,特别是在物流配送、农业植保、资源开采等领域。消费级无人机的主要用途就显而易见,一般是航拍、游戏等休闲用途。这类无人机注重的轻便性和实用性。就市场统计而言,该类无人机多为成本较低的多旋翼机型。
军用无人机是一种由动力驱动执行军事任务的无人驾驶的飞行器,是当今高技术武器装备之一。可用于执行侦察、监视、通讯、反潜、骚扰、诱惑、作靶机、校正弹着点、军事测绘、电子对抗和对地攻击等任务,被称之为“空中机器人”。由于其具有使用限制少、隐蔽性好、可重复使用、人员受伤或死亡为零、易操作等优点,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明显,故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慢慢的受到重视。那么,其起源与发展状况又是什么样呢,让我们一探究竟吧。
说起军用无人机的起源,那就要从20世纪20年代左右说起。在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曾出现了用无线电操纵而不用人驾驶的小型飞机。随后以美国和以色列为首的国家开始军用无人机研究的热潮。三年后,也就是1917年,世界第一架真正意义上的军用无人机诞生。但当时还没有GPS,也没有集成电路,其遥控杆也仅仅只有两档,电子系统也仅用陀螺仪辅助来保持平衡。
二战时,美军将B-17和B-24型轰炸机改装成无人机,用于军事战场。但该改装的无人机在起飞时仍需要飞行员,只是在飞机起飞后,飞行员再跳伞来实现无人操作。
其实,无人机线年的越南战争,这期间无人机大多数都用在战场侦察。但该时期的无人机仍未表现的引人注目。而在1982年的以色列与叙利亚在贝卡谷战争中,以色列用无人机执行侦察、干扰、诱敌等任务,通过短短6分钟的攻击就彻底摧毁了叙利亚和苏联苦心经营10年耗资20亿美元的19个萨姆导弹阵地,使得军用无人机的作用再次被重视和开发。
在随后的海湾战争(1991年初)、第一次俄罗斯车臣反恐战争(1995年)和第二次俄罗斯车臣反恐战争(1999年)中,无人机已成为 “必须有”的战场能力,主要担当全天候实时侦察、监视、拦截、通信与攻击等任务。这期间比较亮眼的无人机有,美国的先锋无人机和捕食者无人机、俄军的“蜜蜂”无人侦察机,也使得作战逐步向无人化的方向转变,能够说是无人化战争的开端。
战争是无人机最重要的推动力量,而无人机具有成本低,零损耗,零伤亡,高机动,起降方式多样,可重复使用等诸多优势,也使得各国也慢慢地认识到了无人化战争的重要性,也开始纷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多方面多用途高性能的研制。这也使得无人机的军事用途逐步扩大。很多国家已经将无人机应用于侦察、监视、拦截、通信、诱惑、电子对抗、火力制导、战果评估、对地(海)攻击、目标模拟和早期预警等军事方面。无人机的类型也慢慢变得多样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已有32个国家研制出了50多种军用无人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美国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研制的高空长航时无人机(HALE)-“全球鹰”系列和美国海军最新研制的X-47B无人作战飞机、英国“守望者”无人机计划推出的高科技隐形无人机,“雷电之神”(Taranis)、德国航宇公司研制的RT900“巨嘴鸟”微型无人机、意大利米梯尔公司研制的“奎宿九星”系列微型多用途无人机、以及由法国领导,瑞典、意大利、西班牙、瑞士和希腊参与研制的“神经元”无人机,除此之外,还有以色列研制的 “苍鹭TP” 大型无人机和新一代自杀攻击无人机“哈洛普”,以及中国的大型隐身军用无人机彩虹-7。
这些典型的无人机大都可以不受地面防空设备的威胁,且具有非常出色的隐身性能,能够执行侦查监视任务,更重要的是还能进行防卫和对无人敌机进行攻击等突出特点,智能化的因素在这些机型上表现的越来越突出。
无人机作为“空中机器人”代表着空战的未来,随着智能化、新材料、芯片技术、传感技术等高新技术的逐步突破,军用无人机将在智能化、隐身化、高速化、微型化等几个方向发展,也将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1)无人机智能化将加速发展。无人机不仅要具有按照有关指令或事先编制的程序完成相关作战任务的能力,还要具有对环境中存在的威胁或突发事件做出做多元化的分析并做出针对性反应的能力,这将是无人机智能化的必然要求。
(2)与有人机相辅相成协同作战。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是当前作战体系下的一种典型的作战方式。因为目前只有少数无人机具备“侦打一体化”能力,在实战中需要有人机对战场信息做多元化的分析,并制定相关作战计划后传达至无人机进行执行。由于军用无人机的智能系统还不能替代人的思维与判断的环境中,故采用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来提高作战效率和协同能力。
(3)多架无人机编队协同作战。由于单个无人机所能携带的传感器数量有限,其执行任务的能力也将受到相应的限制,为越来越好的了解战场信息,多个无人机组成编队进行协同作战来达成目标将会有效提升无人机作战效能。
上一篇:Parrot 下一篇:军用无人机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