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所高校新开本科!人工智能专业受青睐
时间: 2024-02-01 11:39:28 | 作者: 光学镜片|安博官网地址
- 产品介绍
3月3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文,指出要依托“双一流”建设,加快AI领域研究生培养。
3月3日,教育部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其中新增备案专业最多的是人工智能专业,共有180所高校新增了该专业。
人工智能,人们对这个名词并不陌生。早在上世纪50年代,在达特茅斯会议上就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由于技术条件所限,人工智能的发展起起落落。
直到近些年,随着网络、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完善,人工智能的发展热潮再一次到来,成为了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社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并逐步走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我国,人工智能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政府格外的重视人工智能的技术进步与产业高质量发展。而对于人工智能教育,更是不断加大支持力度,以期构建赶超世界领先水平的AI人才培养体系。
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AI发展规划》,要求“完善AI领域学科布局,设立人工智能专业”。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AI创新行动计划》,要求“对照国家和区域产业需求布点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加大AI领域人才教育培训力度”。
举办人工智能专业、设立人工智能学院、招收人工智能相关交叉学科研究生……众多高校纷纷行动起来。如今,人工智能教育可以说已是“满园春色”。
在教育部日前公布的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中,新增备案专业最多的是人工智能专业。本次全国范围内获得人工智能专业建设资格的高校达到了180所,相比2018年度的35所,增长幅度惊人。
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逐步扩大。为抓住人工智能带来的新一轮发展机遇,近年来众多高校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9年6月底,设立独立人工智能学院的高校已达到了40所。
同济大学校长陈杰在接受中国教育在线总编陈志文采访时曾经指出:人工智能本身就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如果中国的人工智能研究想走在世界前列,高校一定要加强人工智能相关领域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高层次的博士生。
日前,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 加快AI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明确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
《意见》指出,将AI纳入“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教育培训专项招生计划”支持范围,安排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招生计划专项增量。引导高校通过实施常规增量倾斜和存量调整办法,切实优化招生结构,精准扩大AI相关学科高层次人才教育培训规模。
“我国体制优势,加上产业模式创新需求和人才储备优势,共同为我国新一轮AI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陈杰说。
面对肺炎疫情,2月4日,工信部发出倡议,全国各地要充分的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用,协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AI在疾病诊断、疫情防控等方面大显身手。快速体温检测、智能问诊系统、机器人送药、AI算法寻找病毒宿主、医学影像判读……人工智能技术正慢慢的变成为人类的新一代守护者。
2月1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高校新冠病毒防治科研攻关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充分的发挥创新优势,立即行动,主动作为,加快开展科研攻关。各高校积极做出响应,全力投入科研攻关,已取得一批阶段性成果,这其中,人工智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吴韬研究团队研发的AirFace人工智能医护服务机器人,可以最大限度地方便医护人员对隔离区病人的观察和诊疗,同时避免了医患院内交叉感染。医护人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手机、PAD或者电脑访问部署在隔离病房的机器人,随时随地的对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进行指导。
华中科技大学许永超副教授团队与华为云、蓝网科技等通力协作,研发并推出新冠病毒肺炎AI辅助医学影像量化分析华为云服务,针对新冠肺炎胸部CT影像中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肺实变等特点,实现单病例全自动精准量化结果的秒极输出,大幅度的提高诊断效率,减轻疫情严重区域医生诊断的繁重负荷。
其精准量化输出,结合临床信息,可辅助医生更高效地区分早期、进展期与重症期,有利于新冠肺炎的早期筛查和早期防控。
同时,对于确诊病人,能够最终靠短时间之内多次复查影像数据的量化分析,协助医生有效评估病人病情进展以及用药疗效等。
该系统利用AI卫星的数据智能处理和分发技术,处理遥感图片数据,并结合精确的语义识别和地理编码工具,把官方发布的疫情文字转化成了一目了然的“疫情卫星地图”。
目前,这个“疫情卫星地图”已经覆盖了全国,并继续完善和跟进新增点位数据,保证用户查询到的信息是最全面最权威的,同时在后台形成数据采集和反馈机制,希望能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决策。
这款“空中卫士”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无人机疫情预警监控系统主要由无人机平台、光电载荷、喊话系统和地面控制及图像处理平台组成。
该智能无人机疫情预警监控系统能自动监控广场、公路、小区等各类环境中的人群,检测工作员聚集情况,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实时获取人员体温情况,实现在非接触情况下对疑似高危人员的快速区分,并快速形成疫情人员有关数据,还能够给大家提供数据接口,供大数据系统来进行分析。
据介绍,体温筛查巡检机器人搭配热成像人体测温系统,通过先进的AI算法,具有人脸识别功能,可同时自动追踪抓取多个发热人员,测量精度高、可实现7×24小时智能监测预警,极大地降低了工作人员工作强度和暴露风险,并可实现对历史数据的回溯、数据分析等。
无人消杀机器人配备紫外线消杀管,可实现无人值守、远程遥控,适用于车站、机场、医院等各种各样的环境,有效提升消杀效率,同时降低人群暴露风险。据测试,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大概是人工的10倍。
中国农业大学参与研发的“智能高效环卫消杀机器人”,实现了既将药液送得远,又能达到最大雾化程度的要求。能应用于垃圾集中点、城市街道、社区、集中防疫点、道路卡口、车站、工地、学校、地下车库等场所,还能应用于特殊车辆等移动物体。
天津大学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联合天津松辉医仪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上海贝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结合新冠肺炎的诊断标准,攻关研发出一套可穿戴组合式智能监护系统,能远程监控患者的血氧含量、呼吸频率、心跳速度等核心生理指标,以及、呼吸阻力等特定生理指标,并通过多模信息融合与自动判别,实现病情模式的智能分析与及时预警。
该项目有望缓解新冠肺炎轻症患者人数众多对医务人员数量的需求,减轻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医患交叉感染的概率,将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起到积极作用。
同时,该项目也可用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降低普通患者到危重患者的发生概率。
《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 加快AI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上一篇:学习无人机能在哪些范畴工作? 下一篇:西北工业大学:招生计划比去年增加180人 新增3个学院和人工智能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