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产量的新低预警!最新的中国半导体产业进展跟趋势
时间: 2023-12-21 22:07:13 | 作者: 新闻动态
近几年来,中国IC生产保持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在2021年,生产规模达到了3594亿,较去年同期增长33.3%。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在2022年上半年,国内集成电路生产规模只有1661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3%,这也是2009年以来第一次出现负增长。
从图表中能够准确的看出,从1997开始,国内的芯片生产就保持了高速的发展,即使是在2020年年初的时候,也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但是,从今年年初起,中国整体的芯片生产月增长就出现了下降,平均下降幅度在10%以上。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的集成电路进出口业务表现出“欣欣向荣”的势头。在目前的生产下滑的背景下,集成电路市场的高出口表现尤为突出。
前段时间由于贸易争端、供需失衡、疫情等因素导致的芯片短缺现象正在慢慢地恢复,目前国内芯片生产下滑、出口猛增的原因是否与此有关?
分析问题的最终的原因,必须对集成电路的生产和出口进行单独的分析。从国内集成电路生产的下降来看,有两个原因不容忽视:
上海是集成电路行业的重要生产基地,中芯国际、台积电、华虹等多家芯片制造企业,上海疫情蔓延,将会给集成电路制造、封测、整车供应链带来严重的冲击。
从长远来看,下游家电、消费类产品等终端需求的疲软,是造成产量下降的最终的原因,而国产芯片的生产则以此为主导,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受疫情反复、经济情况不佳、需求疲软等因素的影响,从2021年年初起,以高通、联发科、Qorvo等上游厂商纷纷削减订单。
据了解,目前消费市场的削单潮已经进一步扩散到了代工领域,包括联电、力积电、全球先进等都有“曝光”订单拖欠的消息。总体而言,联电、台积电、中芯国际、华虹等在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上占有相当大比重,因此受到的影响也比较大。
一是从整个半导体产业的大环境来看,前段时间两年的芯片市场依然处在良好的状态。
不像家用电器和消费产品的需求疲软,汽车、工业控制和新能源(储能、光伏等)的增量需求依然很高。WSTS预计,到2022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将会增加16.3%,达到6460亿美元。
就拿上海来说,从疫情蔓延到停工,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对行业的信心是相当有利的。此外,中芯国际、华虹、长电等芯片厂商的实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从数据上看,中国集成电路的平均价格在2015年开始稳步上升,2022H1的平均价格为每台0.55美元,比2015年增加了46%;从进口量上看,中国的芯片进口量自2015年以来长期处在上下浮动状态,且在疫情爆发之前仍呈现出一定的下降态势。比较而言,我国的集成电路工业的竞争力不断提高。
综合来看,我国的IC工业以家电、消费类等中低端行业为主,由于市场需求疲软和疫情反复的影响,短期内生产难以避免。长期而言,受汽车、工业控制、新能源等新增需求的驱动,半导体行业和国际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前途依然看好,但也不可以忽视传统市场的不景气。
总体而言,由于晶圆厂新产能释放,将过剩产能转移至汽车、工控等行业,之前因供需失衡、贸易争端及疫情反复等多方面问题导致的缺芯热潮正回归理性,缺芯问题逐渐得到缓解。
从短期来看,从各个行业来看,晶片的供求差异是非常显著的。具体而言,“汽车/工业控制/新能源(扩大)、消费类电子(手机、PC和平板)/家用电器(减少)需求分化、分销增长放缓、原厂结构性短缺、代工产能缓解/下滑——封测下滑”,终端需求变化逐渐传导至上游芯片原厂/分销及制造环节(代工/封测),下半年将是这一轮芯片市场“由盛转稳”的转折点。
从长期来看,随只能汽车、云计算和新能源进入快速地发展时期,芯片市场的潜在需求将成为未来数年内高增长的重要的因素。与此同时,地理政治学争端和疫情反复的冲击,使得半导体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仍然是个未知数。再加上各国对国内芯片行业的支持,将会在未来数年内影响到全世界的半导体行业,合作和竞争将会是“主旋律”。
上一篇:2021芯片最新现状 下一篇:北方华创董秘回复:公司客户散布于集成电路、先进封装、半导体照明、新能源光伏等多个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