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无人机 轨道运输车 高速水稻插秧机……新家当巧种田
时间: 2024-01-07 16:52:15 | 作者: 案例展示
适合厦门丘陵地貌的小型农机,吸引种植户的关注。(厦门日报记者 张江毅 摄)
厦门网讯 (文/厦门日报记者 吴晓菁 图/厦门日报记者 张奇辉(除署名外))同安区汀溪镇褒美村,高速水稻插秧机在田间穿梭,一株株翠绿的秧苗被均匀地插入田中,水稻生产如虎添翼;集美区灌口镇田头村,植保无人机升空进行农药喷洒作业,一天喷完近百亩地,助力槟榔芋增产增收;同安双溪林场一山地果园,水果、肥料坐上了“过山车”,在陡峭崎岖的山地里快速移动……连日来,随气温持续回升,我市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水稻插秧机、工厂化水稻育秧设备、轨道运输车等农机装备成为农民“好帮手”,植保无人机也首次亮相田间,为农业生产助跑加速。
5月18日一大早,在同安区汀溪镇褒美村厦门市御蔬佳合作社的水稻田里,一台洋马乘坐式高速水稻插秧机来回穿梭,一株株嫩绿的“昌两优8号”秧苗均匀整齐地插满水田。
看着秧苗稳稳地插入田里,合作社负责人黄泓达脸上挂满了笑容。“今年我的稻田全部用机械作业。看,机械插出来的秧苗排列整齐,深浅一致,省时又省力。”指着田里的秧苗,他充满期待,“再过90天就可以收获稻谷了。”
作为种植大户,黄泓达的合作社今年预计种植水稻220亩,18日当天计划插秧30亩。他算了一笔账:“如果全部依靠人工插秧,一人一天只能插一亩左右,想在一天内插完秧,我得请30个工人。现在通过机械化插秧,一台插秧机一亩地只需要15分钟,眼前这30亩地只要七八个小时就能够实现,效率显著提升,成本也大幅度降低。”
对于普通农户来说,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改变了落后的人力生产方式,节约了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水稻种植的效益。而在我市扛稳粮食生产的重任中,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更是有力保障粮食面积和产量的稳定增长。
厦门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王荣乐表示,以前种植水稻,地要自己耕,秧苗要自己育、自己插。现在“机器换人”,从耕地到插秧,从收获到干燥,机械化“部队”成了主力军,农民能做到“插秧不弯腰,收割不用刀,晾晒不看天”。
围绕粮食生产中的水稻育秧、机插、植保等薄弱环节,我市不断加大先进农机具的引进推广力度。水稻集中育秧设备正是其中之一。
摆盘、撒土、浇水、撒种、盖土……在同安区莲花镇的厦门顺仔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志顺和工人们正在育秧机流水线上忙碌着。“传统育秧是将浸泡催芽后的水稻种子直接撒在农田,培育秧苗,现在有了育秧机,育秧的效率更加高。”他说,“我们生产的秧苗存活率高、产量可观,更重要的是解放了人力,农民尝到了甜头,都愿意选择工厂化培育的秧苗,今年以来我们订单不断,秧苗供不应求。”
农民“闲”了,张志顺和他的社员们比平时更忙碌了。为越来越好服务农民,厦门顺仔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今年又购置了全新的育秧设备。张志顺说,传统育秧需要40天左右,机械化育秧只需要25天左右,秧盘培育的秧苗可用于插秧机机械插苗,从育秧到插秧都能轻松实现机械化,省时又省力。今年截至目前,厦门顺仔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已完成育秧近2万盘,这些秧盘培育出来的秧苗,完成了超过1500亩水稻田的插秧。
近三年来,我市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指标逐年提高,昔日农民站在田里弯腰如弓、忙碌插秧的身影不再多见。王荣乐表示,今年我市水稻机插面积预计新增逾千亩,全市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预计可接近80%。
漆黑的夜空中,一架闪着指示灯的植保无人机缓缓升空,在农场里的6亩柑橘田上空盘旋,旋翼的气流下,雾状的农药精准且均匀洒落在柑橘叶片上。
这一幕发生在集美区大帽山脚下的果果开心农场,5月16日,该农场启用植保无人机开展病虫害防治。
“这6亩柑橘目前已经长出嫩芽,飞蛾会在夜里出没,啃食叶片,影响柑橘的正常发育,导致柑橘减产。所以一经发现飞蛾就要进行紧急防治。”农场主人果果时而盯着电子设备屏幕,时而察看无人机的飞行轨迹。
果园里只听见无人机的轰鸣声,黑暗中的无人机化身“铁甲卫士”,守护着这片果园。短短半个小时,无人机完成喷洒任务,折返回来,稳稳降落在果果的脚边。她说,如果依靠人工防治,一个工人至少需要8个小时才能完成,工作量大,使用植保无人机,效率大大提高。
果果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几年前,她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开办农场,当起了农民。农场占地200多亩,种有荔枝、龙眼、芭乐、柑橘、青枣等二三十种水果,平时靠六名工人打理。
“农场都是山坡地,工人们年纪都较大,我挺担心他们工作时的安全问题。无人机喷洒效率比传统人工高得多,操作中实现人药分离,可以最大限度保证工人安全。”虽然无人机价格不菲,但果果今年还是购入一台植保无人机,并于2月考取了植保无人机驾驶证,成了我市第一名植保无人机持证“女飞手”。
有了高科技加持,农场作业效率大幅度的提升。每次植保的时候,果果自己就能操作,仅需一个工人帮忙加药、充电。“过去3个月来,每隔20多天无人机就会飞一次,大多数都用在为果树补充营养,进行病虫害防治等。”果果说,农业要发展,需要高科技机械的加入,能大大的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所带来的成本、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最终让种田变得更简单。
集美区灌口镇田头村,成片槟榔芋绿色葱茏。“这片芋头地刚刚完成植保无人机喷洒。”杨亚富是集美区田头村仙景槟榔芋种植场负责人。
“原本几天的工作量,短短几个小时就能完成,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象,植保无人机帮助农民节约大量劳动力,喷洒效果还很不错。”杨亚富赞叹道。不过,他并没有购买植保无人机,而是购买了厦门三金发机电有限公司的植保无人机服务,为槟榔芋开展植保飞防作业,“买无人机一次性投入较大,买服务性价比高,1亩地的防治费用比人工防治节省了50%,用药量也节省30%,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购买。”
为最大程度提高生产效率,当下农业社会化服务愈发受到农民的追捧。为杨亚富提供服务的厦门三金发机电有限公司,是厦门本地首家农业无人机的经销商。业务经理王智文也是一名持证飞手。他表示,今年以来,植保无人机正在慢慢热起来,逐渐引起厦门本地农民的关注,“很多种植户,特别是果园种植户纷纷咨询了解,服务订单也多了起来”。
厦门是丘陵地区,地形结构较为复杂多样,农田大多窄小分散,交通不便,很多大中型农业机械根本没办法使用。特别是一些山地果园,种植大多只能依靠人工。
对此,今年已经70岁的台农詹景童深有感触。“20年来,我的果园几乎是全人工种植。”2002年,他在同安创办果园,种起了柑橘、葡萄柚等水果。今年,他花“大手笔”添置了两台轨道运输车。
在果园里,詹景童和工人们正给果园里的柑橘施肥。他们把数百斤重的肥料搬上运输车,随后启动按钮,轨道车沿着轨道,在果园中蜿蜒前行。
“运输车就像‘过山车’一样,载着田间管理所需物资,为我们省了不少力。”詹景童说,果园占地30亩,今年铺设了400多米轨道,正好可以绕园一圈,走完全程就几分钟,还可以随时停车,十分方便。
“山坡地不好走,果树又密集,依靠人力搬运水果,效率很低。有了轨道运输车,一趟轻轻松松运输几百公斤水果,效率远超人工。”詹景童说,目前是柑橘的生长期,运输车主要运送肥料等物资,到了水果采收的季节,运输车将发挥更大作用。
“轨道运输车是目前丘陵地区实用性最大、性价比最高的机器。轨道运输代替人工搬运,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经营成本。”王智文表示,大部分丘陵山区山高路陡,道路不畅,很多大、中型农业机械根本没办法使用,因此厦门果园种植户机械化程度不高,因地制宜使用“瘦身”型农机,是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方向。
在翔安区新圩镇面前埔村,庄家宝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防整天泡在田间地头,他不仅爱种菜,也爱钻研。
“对普通农民来说,购置农机成本高,如果能有一台多功能农机,不仅满足农民的多种需求,价格也不高,那就太好了。”有了想法,郭防就开始琢磨。经过不断实践、改良,他终于把想法变成了现实。去年,郭防设计的多功能割草机获得国家专利,“它具备施肥、打药、除草、运输等多种功能,能够完全满足农民种植需要。”
在郭防的设施大棚里,一台粉碎机成为解决田间秸秆的神器。只见他抱起秸秆送进机器,不一会儿,粉碎机喷射出的秸秆成了碎末,细腻松软。他说:“有了这台机器,秸秆能够迅速粉碎。粉碎后的秸秆经过微生物菌发酵后,变废为宝,成了有机肥实现还田,不仅减少污染,还能改善土壤环境,一举多得。”
农机大范围的应用的背后,是我市持续推行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郭防的这台秸秆粉碎机就享受了购置补贴。他说,“补贴减轻了农民的压力,大家使用农机更加没有顾虑。”
厦门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邱武伟表示,农业机械化要结合我市实际和特色产业需要,大力引进、示范推广适合我市小田块、大棚种植的农业机械,同时紧盯果蔬生产各环节所需,发展、应用高端、绿色、便携、智能化农机装备,推动我市农机化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早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自2021年启动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工作以来,我市相继出台相关文件,对购置合乎条件的机具实行应补尽补。
为了加快补齐农业生产关键薄弱环节所需机具,今年我市还印发《关于开展市级财政资金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通知》,从我市农业生产特点与需求出发,目前共有田间管理、灌溉、收获、设施种植、果菜茶初加工等5大类7小类10个品目作为市级财政资金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植保无人机也纳入其中。
习强调:“要把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农机给力,种地省力。从育秧机、插秧机、收割机到烘干机,从农产品加工设施到轨道运输车,从植保无人机到北斗定位终端……慢慢的变多技术先进的农业机械出现在厦门的田间地头。
近年来,厦门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农机作业水准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呈现良好的发展形态趋势,为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农业机械虽然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但对厦门这种丘陵地区来说,农业机械化水平仍有待提升,小型机械相对缺乏。有关部门必须瞄准现代农业生产需求,着眼于补短板,全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对农民来说,价格就是最大的“拦路虎”。以植保无人机为例,一台售价至少6万元,一般农户不愿购买。朱金镭是翔安区的种植大户,种有1000多亩龙眼和100多亩蔬菜,他坦言,“看到植保无人机的效率,我很动心,很想用,但价格打消了我的念头。”海沧农品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林永和也表达了同样观点:“自己投资购买无人机,不合算。我会选择购买服务的方式。”
因此,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需要统筹协调,要围绕农民实际的需求,创新农机服务模式,让普通农户也搭上现代农业发展的快车。
上一篇:新规来了!1月1日起这些人一定要进行实名登记 下一篇:2024年白银会宁县消防救援大队公开招聘政府专职消防15人公告